日历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工作动态

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人民论坛网三访我校徐立然教授

2020年02月20日 12:31 王卓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民众上下同心,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要求,在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 强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提升临床救治效果,齐抓共管、精准防治,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近日我们从各地涌现出的案例可以看到,中西医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医疗救治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为此,人民论坛记者再次专访国家中医药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HIV/AIDS)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徐立然教授,徐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在临床救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人民论坛:徐教授您好,大家一般都认为中医见效慢,您怎么看?能否为我们解读一下本次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和传变特点?

徐立然:我们看到前几天北京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14日,北京市20家定点医院中医药参与救治率为90%,总有效率(包括服用中药患者中出院、症状改善两类人群)为81%。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黄帝内经》曰“一剂知,二剂已”就已经将中医辨证施治见效快阐述得非常清楚。特别是《伤寒论》清楚地阐述了疗效时间“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也就是说,服用一次药就好了,不一定把一副药全部服完,可见药到病除。《伤寒论》还说“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即便是重症,一天也会有变化,也就是二三天、几副药就会痊愈。可见中医药对于疫疠邪气致病,疗效之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清肺排毒汤”、“肺炎一号方”等中药方剂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也说明了中医药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本次新冠肺炎为感受“疫疠”之邪而发生的急性外感热病,属于中医“疫疠”范畴,是一种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伤亡较严重的疾病。众所周知,本次新冠肺炎传变速度非常快,病情变化也非常大。它没有按照疾病的一般传变规律发展:初期-中期-重期-极期-恢复期,而是呈现跳跃性传变发展。有传变快、病情险恶等特点。


人民论坛:在此前的访谈中您提到,中医治疗疾病尤其是疫病和重大疾病,强调病因病机、证候、症状等,请结合您和团队多年的抗疫临床研究心得,特别是本次抗疫临床实践,谈谈本次新冠肺炎的中医学特征。

徐立然:结合团队多年的抗疫临床研究心得,我们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疠”范畴。《温疫论》“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疫疠”之气或者说是异气,我们认为是“湿浊疠气”,导致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一则“湿浊疠气”与寒相合,寒湿犯及机体,传变趋于寒化,犯于肺气,伤及脾阳,运化失常,三焦失司。临症可见:在上焦胸满憋闷;在中焦脘痞不食,恶心呕吐;在下焦小便清长,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二则“湿浊疠气”与热相合,湿热犯及机体,传变趋于热化,造成湿热疠邪壅遏肺气,肺失宣肃,进而入闭阳明,化火化毒,临证可见:在上焦肺气郁闭,痰涎胸满;在中焦阳明火毒,腑实不通;在下焦湿热,小便色黄。最终湿热毒邪内蕴,上中下三焦不通,上焦不通而喘促,中焦不通则纳食不进,下焦不通为大小便闭。我们临床所见重症居多,时时见到重症者进而导致气机闭塞,血脉瘀滞,阴阳离决,生命垂危。所以,我们说“湿浊疠气”从口鼻皮毛而入,其所犯,犯于肺,伤及脾,波及五脏六腑,导致卫气郁闭不通,上中下三焦失司,气机升降失常,血脉瘀滞不行,阴阳失调格拒。因而我们说“湿浊疠气”导致的壅滞闭塞是新冠肺炎主要的病理机制。


人民论坛:根据以上您谈到的本次疫情特点,您和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施有效救治,从而达到您提出的“遏阻传变”留人治疗,“扶正祛邪”以平为期的目的?

徐立然:依据2020年1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多个版本的新冠肺炎预防指南和2020年2月12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河南省新冠肺炎诊疗专家共识(第一版)》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治方案”,我们通过临床探索新冠肺炎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和临床症状特征,提出“遏阻传变”留人治病和“扶正祛邪”以平为期的治疗原,证治之法“通”也。

“遏阻传变”留人治病。在该病的初期,我们采用“泄卫透热”、“火郁发之”治法,以麻杏甘石汤、柴藿达原颗粒、火郁汤等予以治疗,遏阻疫疠之邪进一步入侵脏腑,并驱使其外出机体。该病中期,我们采用"透热转气"治法,祛除热邪,宣畅气机,使里热外达,以清肺排毒汤、大柴胡汤合白虎加人参汤、解表清里合剂等治疗,取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气血两清之功效,逼疫疠之邪外透。该病重期,我们采用“辛开苦降”治法,“苦降驱热除湿,辛通开气宣浊”,以陷胸汤、承气汤、清肺培元浓缩丸等治疗,使祛邪解毒、通腑泻热,条畅三焦,活血通脉,降浊毒于下。该病极期,阳气极度衰疲,浊邪深入少阴,我们采“回阳救逆”治法,以附子汤、四逆汤、参附汤等治疗,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保全生命之功效。该病恢复期,诸虚疲惫。《黄帝内经》曰“虚则补之”,我们采用益艾康、健艾康等治疗。

“扶正祛邪”以平为期。在新冠肺炎的不同阶段、不同病证,我们选择不同治疗法则和方药,然而,“扶正祛邪”贯穿始终。“扶正”提高机体抵抗力,有足够的力量抗御病邪,人参、党参、黄芪等剂量较大;“祛邪”降低疫疠之气的损害,使之逐出、透出体外,有益于机体正气的恢复,麻黄、大黄、半夏等方中常用。可以说,扶正就意味着祛邪,祛邪就意味着扶正,扶正之中有祛邪,祛邪之中有扶正。“扶正祛邪”相得益彰,促使阴阳平衡,阴平阳秘,以平为期。

证治之法“通”也。我们根据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探索认为“湿浊疠气”引发的湿浊晦毒对人体伤害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壅滞闭塞,“不通”是也。新冠肺炎临床所表现的病证湿浊壅滞闭塞尤为典型。如皮毛郁闭则身热不扬,肺气郁闭则胸闷喘息,脾胃之气郁闭则脘痞呕恶,腑气郁闭则大便不畅,气血郁闭则气滞血瘀,阴阳郁闭则决离。所以,我们提出其证当以“通”之治法,方能保全生命,以平为期。我们在临床应用梳表透邪,宣肺肃降,升清降逆,通腑泻浊,理气活血等均为“通”之治法,如此则使阴阳汇通,阴平阳秘!正是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本次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人民论坛:您在抗疫一线接受我们三次专访,从中医理论到中医方法论再到中医临床实践,为我们系统地解读了中医中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做法及原理,最后,可否谈谈您对本次抗疫的反思和建议?

徐立然:这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许多未知因素,我们对抗疫一线工作做了梳理和反思:

一是对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疫情中的特殊作用认识不足。中医药在流行季节可以预防;在早期,控制病情进展,将病证解除在初期和中期,使疾病有良好的预后;在重症和极危重症期,中医药可以延缓生命;在恢复期,中医药可以促进康复。因此,中医药在重大疫情中的特殊作用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二是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疫情中的手段方法不足。尽管我们中医药在重大疫情中有基础、有理论、有汤药、成药、有灌肠,但是仍然停留在以传统汤剂使用的状况,中成药的研发远远滞后于临床需求。尽管中医有历史、有思路、有作用,但是措施上不去,没有新剂型、新手段,中医怎么能发挥作用?

三是习近平总书记这次也提到“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协同的事情需引起重视。结合、并重、协同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将这个方针政策贯穿于各种疾病,特别是人类重大疾病和疫情。

此外,我还有几点建议:

1、开展疫情预测及预判研究。将“重大疫情”列入影响国家安全的最高序列,组建中医学、现代医学、自然科学、AI、大数据、互联网相结合的“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预测课题研究组”,开展包含中医学在内的对国家未来疫情爆发的预测和预判研究。

2、将高科技萃取制药技术应用于中药研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鼓励并支持将高科技萃取制药技术,应用到中药的研发中,使中药成药的品种、剂型、质量、效果能极大地满足大众需求。例如运用高科技萃取技术,创新“君臣佐使”不变,便于吸收、便于携带、便于服用的“精华中药”,让世界接受并认可,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中医药。

3、创建“国家中医药发展委员会”。为应对未来疫情的出现,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体现大国风范,从体制机制层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和传统医药在防治人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创建“国家中医药发展委员会”,为提高全民健康提供保障。


【资料链接】

徐立然教授,国家中医药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HIV/AIDS)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国方案”创建者,2018年度”中国好医生”。

徐立然教授带领团队,靠着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研究实践,从SARS走到HIV,助力实现河南SARS零死亡,实践HIV患者不仅长期带毒生存而且回归常态生活。在无数次疫情一线,徐立然教授以实际行动诠释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使命和初心。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徐立然再次带领团队,携十余年抗疫临床研究经验及成果,奋战在新冠肺炎抗疫前线。


(来源:人民论坛网2月19日 作者:王卓怡采访整理)

网址链接:http://www.rmlt.com.cn/2020/0219/569538.shtml